English

美国“大棋局”中的巴尔干

1999-04-23 来源:光明日报 王逸舟 我有话说

目前的科索沃事态乃至整个巴尔干和中东欧近一两年的时局发展,都在一步步地验证美国战略思想家为北约设计的“大棋局”。

最近,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政策演讲时说,此次对南斯拉夫的全部行动,是北约“新战略”的一次试验,即看看能否和如何将巴尔干半岛“收编”到大西洋盟国的势力范围,看看这次行动对整个北约在新世纪的扩展有什么“含义”。许多人在惊叹她的“战略眼光”和坦率直言的同时,可能不太知道,她的老师、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博士早在两年前出版的《大棋局》一书里,已对奥氏的观点做了更加“高瞻远瞩”和一目了然的提示。

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最有名的地缘战略学家的布热津斯基先生有如下的分析论证:欧亚大陆“在东、西两端之间有一个辽阔的中间地带。这里人口密度低,目前在政治上不稳定,组织上四分五裂。过去在这一地带的是一个曾对美国的主导地位提出挑战的强大对手,把美国逐出欧亚大陆是它一度追求的目标。……这个巨大的、形状不规则的欧亚棋盘从里斯本一直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为‘棋赛’提供了场地。美国可能成为赢家,条件是:棋盘的中间地带能逐步并入扩大中的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范围;南部地区不被某一个国家单独主宰;东部国家不联合起来将美国逐出近海的基地”。因此美国需要有更高超的地缘战略手段,并需要在欧亚大棋局中更审慎地、更有选择性地和更深思熟虑地部署美国的力量。”

由此出发,人们对美国一手“导演”的打击南斯拉夫联盟的行动,就比较容易解释和把握。事实上,这不过是一次特殊的“十字军东征”,是事先早有算计的“大棋局”:它既是对巴尔干半岛的地缘战略“楔入”,又是对俄罗斯传统战略疆域的蚕食。也许,在西方某些人的潜意识中,这还是“文明冲突时代”基督教文明对斯拉夫民族和穆斯林民族的某种居高临下式的“胜利宣言”。

或者说,借用布热津斯基的术语,这场“棋局”的部署是:先在巴尔干这个“中间地带”找一个借口动手,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在原有的南斯拉夫联盟撕开一个“裂口”;然后将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科索沃甚至南斯拉夫,兼并到“扩大中的”美国主导的北约势力范围;下一步或下几步可能是向南并由此向东挺进(对北非和中亚,和平地或暴力地),最终达到完全控制亚欧大陆——一个富有的、对全球局势起重大作用的地带——的长远目标。

相比之下,显而易见的是,北约的其它国家、尤其是毗邻巴尔干的东南亚欧国家不太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赢家”。哪怕战争是以南斯拉夫的某种失败告终,这些欧洲国家也必须应付可能越来越多的、此起彼伏的民族矛盾,必须处理急剧增加、令人头痛的难民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当然,不用说,还必须暂时放弃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和战略构思”的想法,不断地、更多地求助于远在天边并且强大无比的“山姆大叔”。其情形,恰似一些盛产石油的海湾国家,在“沙漠风暴”战争之后仍然不断需要美国人的价格昂贵的军火、驻军和其他保护一样。

倘若所有国家都愿意接受“美国人治下的和平”,事情或许比较简单和好办。问题是现实的世界是多样的,各国的追求也是多样的,就像人们的性格、肤色和文化本来存在差异一样。别的不好说,我敢肯定的一点是,不是所有国家都同意让美国人安排自己的命运,南斯拉夫对北约的顽强抵抗就是最近的一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